一边是美不胜收的百里画廊,一边是博大精深的千载文脉。新安江与徽文化之间相得益彰,引发了古往今来无数人的感叹,作为徽州人的母亲河,新安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徽州儿女。相对于徽州儿女在新安江畔的山岭之间用聪明智慧,创造着灿烂的文化,近年来歙县积极探索“新安江”新模式,打造生态、经济转型新样板。让“新徽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新安江畔的徽州古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歙县自秦建制以来便是古徽州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秀丽山水与古朴建筑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县,既仿佛踏入清丽的山水画廊,又仿佛走进古典建筑艺术的博物馆。遥想三百年前,红顶商人,耕读传家,儒者风范。徽州人的审美和建筑风格影响了大半个江南,“无徽不成镇”便是真实的写照;三大徽班进京,让徽剧演变成京剧;贾而好儒,进士及第,十里话佳音。徽州对文人和艺术的追捧,给程朱理学和新安画派以良好的生长土壤。从鱼灯延伸到建筑,到绘画,到曲艺,到市井传说,徽州的影响早已不止在一朝一夕。在那个封建王朝的社会里,曾经镌刻了明清商界与政界的石雕木刻,更能让人想到的是青砖灰瓦马头墙,深闺红妆为谁画得离人怨,和徽州子弟一门三进士,玉圭锦袍来的儒雅轩昂。这就是徽州的形和意。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徽州人骨子里的浪漫用的是几生几世的爱恨别离,那些明媚往事用青砖灰瓦染成了最朴素的颜色。正因如此,依靠雄厚的文化和经济基础,新安江地区的经学、理学、医学、算学、绘画、书法、雕刻、建筑、戏剧、工艺都高度发达,独树一帜,为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当夕阳最后一抹余光从南谯楼屋顶鳌鱼上落下,徽州古城阳和门的隔扇窗缓缓打开,在一曲《青瓦白墙恋徽州》的琵琶声中正式拉开了夜的序幕。府衙广场前的观众人山人海,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举着相机录下这唯美的一刻。斑驳的城墙上映照着是数千年的历史长河,现代科技灯光秀让大鱼活灵活现地游弋在其中,古城的人儿手持着鱼灯,在锣鼓喧天中,用一盏盏鱼灯讲述这一个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的涓涓情愫。
移步徽州府衙内,沉浸式演出《徽州府有喜》正在上演,身着锦衣华服,舞姿翩翩,用身体语言演绎出了徽州儿女的爱恨别离和家国情怀,让游客享受一场身临其境的文化盛宴。“我们有喜团队都来自全国各地,因为走进徽州而爱上徽州,感叹于徽文化的魅力,想通过年轻人的创意表达演绎出徽州的历史人文,带动更多的人了解徽文化、爱上徽文化。”徽州府有喜团队主理人孟成对笔者说。“有喜剧目受欢迎程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仅五一期间徽州府有喜共接待3850人次,收入22.34万元。目前我们正在编排新的剧目,期待与大家见面。”
这是古城业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歙县发挥山水人文优势,围绕建设高气质现代化文化旅游名城目标。深入挖掘传统徽文化优秀因子,全方面提升古城景区旅游业态打造,做深做实“徽文化·大地艺术季”宣推品牌。同时发挥“旅游+”的综合带动能力,推进各种产品、业态、场景融合发展,提升徽州旅游服务品质,激发文旅产业活力。通过项目“引流”“增效”,突出产业融合,一直在优化“跟着剧本游徽州·数字剧场”、“徽州府有囍”和“vlog·惊喜拍”项目。推动“鱼趣馆”--老爷咖啡、徽州好礼文创店、仁和楼非遗剪纸馆等18余种新型业态百花齐放、火爆出圈。推出安徽省首个“非遗夜市”——徽州古城非遗夜市,点亮夜间经济,满足了游客多元化体验。
千年古城,焕新出发。2023年,徽州古城共接待游客124.88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577.59%,较2019年增长112.74%,实现旅游总收入超10亿元。2024年,徽州古城又借着大黄山建设的东风,乘势而上,以迅猛之势,引领旅游供给侧改革,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出一系列高质量农文旅融合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仅2024年1—5月,徽州古城景区接待游客达73.9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超6亿元。如今的徽州古城景区已经实现了从门票经济向新业态经济、夜经济、特色展馆经济以及服务经济的重大转变。
“我们正在走一条新路,你没有听说过空气能卖钱吧?”笔者第一次见到石门乡乡长田雪峰的时候,他正兴致勃勃地边走边介绍。车行在石门乡“富硒乡村”竹岭村,所见皆是绿色,万亩竹林郁郁葱葱。竹岭村平均海拔400米左右,森林覆盖率达95.7%,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到6000个,富硒含量极高。2023年11月,歙县竹岭村以总价9900元转让出220吨固碳量一时引起轰动。这里的空气能卖钱,实属新鲜事。作为歙县偏远的一个乡镇,基础产业缺乏,很难走出一条发展的新路。村民面对着守护几百年的万亩竹林,能做的就是砍竹挖笋,这就是竹岭村主要的产业收入。“这里有1.5万亩竹林,我们算过,拥有超过7万吨固碳量,这是一笔可观的财富。”田乡长说道。如今靠山吃山的模式再也不是简单地向自然索取资源,青山也可变“金山”。如今的竹岭村正在依托两山转化的红利探索更多的发展路径。2022年,竹岭村采用“村集体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对村内7户40间闲置房屋进行盘活利用,发展银发旅居康养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上海、杭州等外地康养团队20个、1000余人。同时深入挖掘传统村落、富硒含量、红色遗址等资源优势,加强休闲度假、生态康养等沉浸式、体验式文旅业态开发,持续提升民宿品质,推动“旅游+”多业态协同发展。
类似于竹岭村这样的例子在歙县还有很多。在深渡镇的天全生物科技公司,金黄的枇杷果正在无菌车间经过一道道筛选程序做深加工,近年来,歙县依托“三潭枇杷”资源优势,扎实推进枇杷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成为助农增收的“黄金果”。三潭枇杷由此也在积极探索生态产品的导向路径,强化绿色防控,加强疏花疏果套袋、病虫害绿色防控、防冻抗灾等优质高效栽培绿色生态管理技术推广,实施低毒无残留农药配送以及有机肥替代工程,从源头改善土壤环境,提升了枇杷的绿色生态品质。从浙江、江苏、福建等引进植株矮、果价高、便采摘的白沙枇杷优良品种15个,积极引导果农改良品种,推广种植培养面积超过3000亩,提升三潭枇杷质量。发展智能化设施栽培技术,开发特晚熟品种,逐步的提升果品产量与品质。
依托特色经济林产业着力培育休闲农业产业,依托文化资源培育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产品,实现农村、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涌现出一些“水天一舍”“千百渡”等优质民宿,为枇杷采摘游提供了高层次的定位和平台。连续举办十三届三潭枇杷节,积极推行三级乡村运营公司合作发展模式。仅2023年村集体经济纯收益46.92万元。正在建设的歙采缤纷产业园将在今年内完成,拓展延伸枇杷茶、枇杷干、枇杷酒、枇杷膏、枇杷蜜枇杷深加工产业链,推动枇杷产业资源优势转化。
生态美和百姓富。是歙县践行“两山”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地见效,推动生态功能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平衡是歙县的初衷。近年来,歙县促进三产融合,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歙县发展模式,涌现了一批乡村生态与经济平行发展的典型案例。
青绿新安,诗意江南。新安江发源于黄山东麓,流经皖南山区,长度不足300公里的新安江,是中国大地颇具传奇色彩的河流。千百年来,徽商自渔梁坝顺流而下,入沪杭走商,开启了一代徽商传奇,时至今日,新安江也成为了融杭接沪的重要桥梁。
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入钱塘。新安江位于富春江、钱塘江的上游,安徽段平均出水量占千岛湖年均入库水量的60%以上。2012年,国内第一个跨省(皖浙)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新安江流域开启,自此,皖浙两省接续开展了四轮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试点以来,新安江流域总体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目前,“新安江模式”已扩展至全国24个流域(河段)、23个省(区、市),有力推动流域水质改善和绿色低碳发展。
8月13日,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街口镇,来自安徽省黄山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浙江省杭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新安江流域跨省界断面采集联测水样,实时监测水质动态。“禁捕退捕五年以来,通过每年的第三方普查反馈情况去看,我们新安江的水生物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歙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江曙光说。
守护好母亲河,就是守护住徽州的根。为保证新安江水质水量,近年来歙县出台各项举措,提出“108水位线”以下临水土地还湿还草。为保护新安江生物多样性,创造性地提出渔民退捕上岸。为保民生计,歙县在新安江百里大画廊沿江两岸高标准推进生态价值转化,不断发挥沿江中国传统村落优势,推动乡村旅游与山水人文、健康养生等深层次地融合,以“创意、跨界、融合”的理念,寻求深渡、小川等新安江沿江古村落转型,形成一批新的沿江旅游产业集群。同时快速推进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持续抢抓“五好两宜”建设机遇,强化乡村美学创意设计和建设运营理念,推深做实“国有平台+强村公司”的建设运营模式。聚焦发展旅游业,推出九砂晒秋、九姓捕鱼等民俗演绎场景,结合“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建设任务打造九砂、漳潭、绵潭等沿江精品村庄和绵潭星空文化园、漳潭生态康养、子在川上等特色IP。实施美丽乡村“五微”行动,打造林场、村落、田园、江畔、云巅等不同场景“新安山居图”,造就新安江上流动的创意符号,把自然景观之美与国际、年轻、当代元素连接成未来旅游的新趋势,农家乐、民宿、小众景点如雨后春笋生长起来。依托皖浙一号风景道举办新安江山水画廊国际马拉松赛,开通水上旅游公交,精心谋划新安江诗画长廊景区(深渡—街口段)旅游新航线新产品,举办“品味歙县·自在乡村”农旅活动100余场次,带动农旅产品销售2.3亿元。既点亮山水之美,又吸引了活力客群。由此,沿江600多名村民开始转变角色,成为首批生态价值转化的受益者。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2年,歙县被评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同年中国首个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纪实《为此青绿》一书在新安江百里大画廊所在地歙县首发。该书生动记述了安徽省、浙江省扎实推进中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改革试点的艰辛探索和取得的卓越成就,热情讴歌新安江流域人民贯彻新发展理念、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资源环境、携手铺就绿色发展之路的奋斗历程。
从徽州文化延伸到产业转型再到“两山”理念实践,歙县充足表现生态优先,促进农文旅深层次地融合发展的总体基调。多领域融合发展、多角度促进发展、多层次强化发展的歙县正在以历史名城的厚度,推陈出新的高度与外界展开新的对话。秉承先进发展理念和时代契机,继续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坚定落实“两山”理念思想,推动两山转化,打造“山水人文之城、创意创新之城、开放枢纽之城、青春活力之城和美丽幸福之城”。(许志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