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鲶鱼,是内江市资中县的特色农产品,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用鲶鱼制作的菜肴味道鲜美,资中鲶鱼一度成为成渝高速公路上的“刹一脚”美食。
然而,随市场的恶性竞争和成渝间高速通道增多,途经资中“刹一脚”的吸引力逐渐降低,资中鲶鱼产业面临江河日下的窘境。
为重现资中鲶鱼盛景,最近几年,资中县围绕鲶鱼产业大做文章,不断的提高鲶鱼品质,延长鲶鱼产业链,做大做强鲶鱼品牌。
前不久,记者乘车从资中县鱼溪镇下高速公路,路口成排的鲶鱼餐馆一路飘香刺激着味蕾。鱼溪镇曾经是“刹一脚”的“网红镇”之一,生意火爆时鲶鱼餐馆有近20家。
“鲶鱼养殖最关键的一点是场地选择,面积适中、水质良好、水深适度、水温稳定。池塘内要设置过滤系统,确保水质良好;要在池塘周围搭建防逃网,防止鲶鱼逃跑;要在池塘内设置增氧设备,保持水体氧气充足。”在鱼溪镇红莲村,资中县鲶鱼养殖协会副会长、资中县五指山农旅康养生态园创始人刘建刚耐心地向养殖户讲解鲶鱼养殖注意事项。
为了做大做强鲶鱼产业,鱼溪镇从2017年开始探索鲶鱼标准化养殖,并邀请鲶鱼养殖专家技术顾问团队,聚力解决生态鱼塘建设、鱼质提升等鲶鱼养殖链六大关键技术问题,形成一套标准化养殖流程和技术规范。截至目前,该镇鲶鱼养殖规模达到615亩左右,其中标准化养殖面积约450亩。
今年,该镇在红莲村启动鱼苗繁殖养育中心建设。该中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配置八角养殖池7套、微滤机固液分离系统3套、生化池曝气系统2套、智能高速风机1台、水质检测系统9套等设备。
“通过数智化养殖,鱼苗成活率更高、品质更好。”红莲村党总支书记王海表示,鱼苗繁殖养育中心建成后,预计每年育苗30万尾。
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农业农村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如何提升农业品牌价值?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布局农业全产业链,实现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这是当前资中县加快建设绿色产业强县正在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为擦亮资中鲶鱼这块“金字招牌”,资中县不断推陈出新,抓住“餐桌上的鲶鱼”这一概念,依托“智兴天府专家行”厅县合作,深化产学研联动,加快鲶鱼片火锅、鱼子酱、鱼丸等项目研发,开发以资中鲶鱼为代表的预制菜产业集群,制定资中鲶鱼烹饪市级区域标准,鼓励鲶鱼餐饮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发展冷链配送物流体系,推动资中鲶鱼现代化餐饮产业体系建设。
“鱼溪镇的鲶鱼全席宴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但是游客比较零散,没办法形成规模效应。”鱼溪镇宣传统战委员、副镇长彭周立说。
为摆脱“等客来”的困境,鱼溪镇积极探索政企合作新路径。在红莲村,除了在建的鱼苗繁殖养育中心外,镇政府通过与企业合作,在红莲村投资建设资中县鱼溪镇渔业深加工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建成后厂房总面积1500平方米,建设袋装生产线条,以及集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车间,助力资中鲶鱼“走出去”。当前,该项目已完成厂房框架搭建,预计今年底竣工。
产量增加了,品质提升了,产品多样化了,如何拓宽市场销路?“我们通过线上+线下全面发力。”彭周立和记者说,一方面,依托五指山现有特色花海、果蔬采摘资源,结合资中鲶鱼养殖垂钓,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深层次地融合,助力农产品展销、畅销;另一方面,借助线上直播销售鲶鱼干、鲶鱼预制品等特色农产品,打通农产品流通堵点。
“一条鲶鱼直接带动附近村民年人均增收1.5万元。”王海表示,未来3年,村“两委”将联合周边村民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实现13户脱贫户居家就业,间接带动18家专合社、家庭农场抱团取暖,形成品牌化、规模化、平台化合作,进而产生联动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每年增收380万元。
依托银山镇、鱼溪镇、球溪镇和龙江镇等现有养殖基地,资中县集中连片改造规模化养殖池,建设多元化、集约化、多层次养殖基地,全面推广高位池养殖、工厂化养殖、大水面养殖等多种生态健康养殖。在产业融合上,资中县探索稻渔综合种养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挖掘餐饮、垂钓、渔事体验、科普教育等农文旅深层次地融合项目。
一系列举措,让资中县鲶鱼产业加快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步伐,为资中鲶鱼产业做大做强注入无限生机和强劲活力,以产业振兴实现乡村振兴,走上一条对自己最合适的振兴道路。
特别提醒:如果个人会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发展研究院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春昕:发展未来产业园区要做到因地制宜,放权赋能
张江产业工程院院长张爱平:产业园区发展进入新阶段,要更看重投早、投小、投原始创新
道指终结10连跌,比特币一度跌破9.6万美元;人工耳蜗单套价格降至约5万元;挖走特斯拉中国“厂长”?小米回应;极越善后方案出炉丨财经早参